薑黃(Tumeric)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,屬於薑科家族,與「生薑」同屬,原產於南亞地區。這種金黃色的香料已有數千年的使用歷史,在印度阿育吠陀醫學和中醫中被廣泛應用。其地下根莖部分呈鮮明的橙黃色,富含多種有益的活性成分,包括:
薑黃因其豐富的活性成分而具有多種健康功效,包括:
抗發炎
抑制體內的發炎反應,有助於緩解慢性炎症疾病。研究指出,針對膝蓋骨性關節炎患者,持續服用薑黃素8週後,有助於減少膝蓋疼痛程度。(1)
抗氧化
長期的氧化壓力會導致糖尿病、肥胖、心臟病、癌症等問題。薑黃具有強大的抗氧化特性,有助於中和自由基,減少細胞損傷,降低慢性疾病風險。
促進消化
刺激膽汁分泌,幫助脂肪消化,改善消化不良和腹脹問題。
保護肝臟
研究顯示,薑黃具有保肝作用,透過抑制發炎細胞生長,促進抗氧化反應,有助於預防肝臟疾病。(2)
調節血糖與血脂
多項研究發現,薑黃素透過抑制肝臟膽固醇生成、減少LDL膽固醇氧化,幫助穩定血糖,改善血脂異常。(3)
新鮮薑黃根莖帶有「微辛、略苦」的風味,類似薑與芥末的混合口感,是一種極具保健價值的天然食材。雖然可以直接咀嚼或切片生食,但需適量並注意其刺激性。建議搭配其他食材或經過簡單處理後食用。以下是常見的食用方式:
泡茶:加入熱水中浸泡,可搭配檸檬或蜂蜜調味,製成薑黃茶,有助於促進消化和抗氧化。
加入料理:加入各式料理中,如炒飯、燉湯、咖哩等,增添風味並提升營養價值。
製成薑黃粉:將新鮮薑黃切片後曬乾或低溫烘乾,再研磨成粉,可長期保存,方便日常料理使用。
添加黑胡椒:黑胡椒中的「胡椒鹼」能增強薑黃素的吸收。
搭配健康脂肪:薑黃素屬於「脂溶性」營養素,與魚油、橄欖油等健康脂肪一起食用可以提高其吸收率。
薑黃拿鐵:將薑黃粉與溫牛奶、肉桂、生薑、香草和楓糖漿混合製作。
以下推薦幾道簡單又美味的薑黃料理,包括茶飲、主食、配菜、湯品及素食,讓您輕鬆將薑黃融入日常飲食中:
食材:新鮮薑黃(切片 3~5片)、300毫升熱水 、1大匙蜂蜜、少許檸檬
製備方法:
將薑黃去皮後切成薄片,放入杯中。
加入熱水,浸泡約10分鐘釋放有效成分。
加入蜂蜜與檸檬汁調味,即可飲用。
食材:1碗白飯、薑黃粉1小匙、蒜(切末)、¼顆洋蔥(切丁)、⅓根胡蘿蔔(切丁)、2大匙豌豆、1顆雞蛋、少許鹽、黑胡椒
製備方法:
熱鍋加油,將蒜末、洋蔥爆香。
加入胡蘿蔔與豌豆炒軟。
打入蛋液炒散,再加入白飯翻炒均勻。
撒入薑黃粉、鹽與黑胡椒調味,再炒勻即可。
食材:300公克去骨雞腿肉、薑黃粉1小匙、200毫升椰奶、半顆洋蔥(切絲)、蒜(切丁)、200毫升水、鹽、黑胡粉
製備方法:
將雞肉、洋蔥、蒜頭、薑黃粉、椰奶與水放入鍋中混合。
中火煮滾後轉小火,燉煮約40分鐘至雞肉軟嫩。
加鹽與胡椒調味即可。
食材:10公克新鮮生薑黃(切片)、2湯匙椰子油、1顆洋蔥(切絲)、蒜(切絲)、1茶匙咖哩粉、1/2茶匙孜然粉、1/4茶匙辣椒粉、1罐椰奶、100公克胡蘿蔔(切塊)、馬鈴薯(切塊)、花椰菜(切塊)、鹽和胡椒調味
製備方法:
中火加熱鍋中的椰子油,加入洋蔥炒至透明。
加入蒜、薑黃和生薑炒香。
加入咖哩粉、孜然粉與辣椒粉炒30秒。
倒入椰奶和蔬菜,煮至蔬菜變軟。
加鹽和胡椒調味,撒上香菜即可食用
食材:250毫升牛奶或植物奶l、1茶匙薑黃粉、一茶匙蜂蜜
製備方法:
將牛奶放入鍋中加熱,不需煮沸。
加入薑黃粉以及蜂蜜,攪拌均勻後,倒入杯中飲用。
食材:300公克板豆腐、半顆甜椒(切絲)、¼顆洋蔥(切絲)、一茶匙薑黃粉、醬油
製備方法:
將豆腐切塊煎至金黃。
熱鍋炒香洋蔥與甜椒,加入薑黃粉拌炒。
加入豆腐與醬油拌炒均勻即完成。
食材:100公克無糖優格、1/4小匙薑黃粉、蜂蜜、半根香蕉(切片)、1湯匙堅果
製備方法:
將薑黃粉與蜂蜜拌入優格中。
加入水果與堅果點綴即可。
食材:200公克南瓜、¼顆洋蔥(切丁)、一湯匙薑黃粉、150毫升植物奶、鹽
製備方法:
將南瓜與洋蔥炒香後加入水煮軟。
放入果汁機打成泥狀。
倒回鍋中加入薑黃粉與植物奶拌勻加熱。
加鹽調味即完成。
想透過「薑黃」補充日常營養與「抗氧化」保健,但又擔心買錯、吃錯嗎?以下提供營養師推薦的挑選指南,從新鮮薑黃到保健品通通幫你把關,讓你吃得安心又有效!
新鮮薑黃挑選 3 大重點:
色澤鮮亮、橘黃飽滿:優質的薑黃根外皮帶有明亮的黃橘色澤,切開後應呈現深橘色或金黃色,顏色越濃表示含有的薑黃素越豐富。
外皮薄、無皺縮、無發霉:挑選表皮平滑、沒有明顯皺紋或黑斑的根莖,避免已經乾癟或發霉變質的產品。
聞起來有濃郁辛香味:新鮮薑黃應帶有類似薑與香料的辛辣氣味,若無味或有異味,代表品質可能不佳。
但是,日常從飲食攝取的薑黃量有限,若有明確保健需求(如抗發炎、抗氧化、護肝),可考慮額外補充薑黃相關保健食品。
薑黃保健品選購 3 大指南:
有無「毛喉素」或「全薑黃素類群」等成分:相較於只標示薑黃萃取物,選擇含有完整薑黃活性成分的產品,保健效果更全面。
有無添加「胡椒鹼(Piperine)」提升吸收率:薑黃素在體內吸收率偏低,若搭配黑胡椒萃取物(Piperine),可顯著提高生物利用率,讓效果更顯著。
有無通過第三方檢驗與認證:建議挑選有通過 SGS、ISO、HACCP、國際有機或其他食品安全驗證的產品,確保品質與安全性。
不論是加入飲食,或透過保健品輔助,關鍵在於「挑對」、「吃對」,才能真正發揮薑黃的健康效益。想獲得保健力,可從薑黃茶、炒飯、濃湯等開始;若有特定健康目標,也可諮詢營養師選擇適合的補充品。
參考資料
Nakagawa, Y., Mukai, S., Yamada, S., Matsuoka, M., Tarumi, E., Hashimoto, T., ... & Nakamura, T. (2014). Short-term effects of highly-bioavailable curcumin for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: a randomized, double-blind, placebo-controlled prospective study.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, 19(6), 933-939.
Farzaei, M. H., Zobeiri, M., Parvizi, F., El-Senduny, F. F., Marmouzi, I., Coy-Barrera, E., ... & Abdollahi, M. (2018). Curcumin in liver diseases: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cellular mechanism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. Nutrients, 10(7), 855.
de Melo, I. S. V., Dos Santos, A. F., & Bueno, N. B. (2018). Curcumin or combined curcuminoids are effective in lowering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dysglycemia: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.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, 128, 137-144.
經歷:
|目前為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博士生
|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碩士
|國家高考合格營養師
「營養」涉及的領域深廣,網路上充斥著許多錯誤的資訊,常常誤導大家造成觀念上偏差。西方有句諺語"You are what you eat"說明 你吃的每一口食物,都深深影響著健康和體態。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協助讀者們提升健康、預防疾病並改善生活品質,讓大家可以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