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與永續議題興起,越來越多人開始嘗試純素飲食(Vegan Diet)。但不少人也擔心:「不吃肉、蛋、奶,蛋白質會不會不夠?」。其實,只要掌握「胺基酸互補」原理,純植物來源也能補足人體所需的完全蛋白質!
在這篇文章中,營養師 Vivi 會帶你一步步認識植物性蛋白的重點,包括:
完全蛋白質是什麼?為什麼對健康這麼重要?
為什麼大多數植物蛋白沒有辦法單獨提供完整營養?
如何運用「胺基酸互補」原理,讓純素飲食也能攝取到優質蛋白?
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簡單好實踐的互補食材搭配?
純素者補充蛋白質時有哪些迷思需要釐清?
選購植物蛋白粉時,有哪些營養師會特別看的指標?
最後也會分享我推薦的一款產品:「輕植飲 - 植物性分離式蛋白」,適合想要補充優質植物蛋白的你
一、什麼是「完全蛋白質」?
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的長鏈結構,對肌肉生成與修復、酵素與荷爾蒙的合成、抵抗力與免疫反應、細胞結構與訊號傳遞等都非常重要。其中有 9 種必需胺基酸是身體無法自行合成的,必須從飲食中獲取:色胺酸(Tryptophan)、離胺酸(Lysine)、甲硫胺酸(Methionine)、蘇胺酸(Threonine)、白胺酸(Leucine)、異白胺酸(Isoleucine)、苯丙胺酸(Phenylalanine)、瓜胺酸(Valine)、組胺酸(Histidine)。若一種蛋白質同時含有這9種必需胺基酸且比例充足,就稱為完全蛋白質(Complete Protein)。例如:雞蛋、乳製品、肉類或海鮮等動物性蛋白質幾乎都是完全蛋白質。但植物性蛋白質呢?是否也能達到同樣效果?我們接著往下看。
二、為什麼植物蛋白通常不是完全蛋白?
多數植物蛋白中都會缺少一兩種胺基酸,我們稱這些為限制胺基酸(Limiting Amino Acid)。這會讓蛋白質的吸收與利用率打折,尤其當飲食太過單一時。很多人以為吃了很多豆類、堅果就一定能補足蛋白質,但事實上,大多數植物性蛋白都「少了一塊拼圖」。舉例:米飯裡蛋白質的離胺酸很少;豆類裡雖然蛋白質含量高,但甲硫胺酸含量卻很低。這些「小缺角」讓植物蛋白在單獨食用時,營養效果就打了折扣。
以下是一些常見植物性蛋白的限制胺基酸:
三、什麼是「胺基酸互補」?
這裡就要來介紹營養學中非常重要的觀念:胺基酸互補(Amino Acid Complementation)。原理為:將兩種不同來源的植物蛋白搭配攝取,讓彼此不足的胺基酸互相補足,就能達到和動物性蛋白相近的完整效果。舉例:米飯缺少離胺酸,但豆腐剛好補得上;豆類缺乏甲硫胺酸,但糙米或堅果可以補足。這種搭配策略不但簡單實用,也非常適合東方飲食習慣。
四、常見的胺基酸互補食材搭配法
下面這幾種組合,是日常生活中最好實踐、又最有營養價值的:
小提醒:不需要每餐都配得剛剛好,只要當天飲食中攝取到互補來源即可滿足營養需求。
五、常見迷思 & 正確觀念澄清
身為營養師,我會建議純素者每天記得攝取 2~3種不同來源的蛋白質,並留意整體蛋白攝取量是否足夠(建議每天1.0~1.2g/kg體重)。
六、如何挑選植物性蛋白粉?營養師看這幾點
如果你平常外食多、活動量高、或正積極健身增肌,補充植物性蛋白粉是很方便的選擇。但市面產品那麼多,要怎麼挑?
營養師推薦選購重點:
來源是否互補?
優先選擇米+豌豆蛋白、豆+堅果蛋白等複合設計
蛋白質含量
每份建議含20g蛋白質以上(才夠有效補充)
是否純素?
確認是否無乳成分、無膠類、無蜂蜜或乳清添加
是否有通過檢驗?
看是否標明SGS、無重金屬/農藥殘留等報告
成分單純、不過甜
少加人工甜味劑、色素等,口感清爽更理想
七、營養師 Vivi 推薦產品:GOAL SPORT「輕植飲」植物性分離蛋白
「輕植飲」植物性分離蛋白具備以下特點:
米蛋白 + 大豆蛋白 + 葵花蛋白三重來源,完整涵蓋9種必需胺基酸,是典型的「完全蛋白」素食配方
純素、無麩質、無乳糖、非基改,適合過敏體質與極簡飲食需求
粉末即溶、口感清爽無豆腥味,可熱飲/冷泡使用
已通過食品登錄、投保產品責任險,保障安全可追溯
建議使用方式: 早餐、運動後或下午茶補充一次,搭配水、豆漿或燕麥飲。
為什麼適合推薦「輕植飲」?
完全胺基酸互補配方:米、大豆、葵花蛋白三效互補,避免單一來源短缺問題。
通過產品質量認證:無麩質、無乳糖、非基因改造,並具保險保障,安全可靠。
多種飲用方式:熱沖或冷泡皆適合,無豆腥味更能吸引亞洲消費者。
純素飲食並不代表營養會不足,只要搭配得宜、補充得當,植物性蛋白一樣能提供你身體所需的完整胺基酸,支持肌肉、免疫力與代謝機能。
別再擔心「素蛋白不夠用」這種舊觀念了!你所需要的,只是正確的知識與選擇。
經歷:
|目前為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博士生
|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碩士
|國家高考合格營養師
「營養」涉及的領域深廣,網路上充斥著許多錯誤的資訊,常常誤導大家造成觀念上偏差。西方有句諺語"You are what you eat"說明 你吃的每一口食物,都深深影響著健康和體態。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協助讀者們提升健康、預防疾病並改善生活品質,讓大家可以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。